IT科技类资讯

MTS性能监控你知道多少

字号+作者:益华科技来源:人工智能2025-11-05 11:20:38我要评论(0)

前言说到MySQL的MTS,相信很多同学都不陌生,从5.6开始基于schema的并行回放,到5.7的LOGICAL_CLOCK支持基于事务的并行回放,这些内容都有文章讲解,在本篇文章不再赘述。今天要讲

前言

说到MySQL的控知MTS,相信很多同学都不陌生,道多从5.6开始基于schema的控知并行回放,到5.7的道多LOGICAL_CLOCK支持基于事务的并行回放,这些内容都有文章讲解,控知在本篇文章不再赘述。道多今天要讲的控知是,你知道如何查看并行回放是道多否存在性能瓶颈吗,是控知由于主库事务行为导致无法并行回放,还是道多由于worker线程不足,限制了并行回放的控知天花板?这都得从一个Note信息说起。

MY-010559

在开启了多线程回放的道多从库error log,我们经常能看到Note级别的控知日志信息MY-010559

图片

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日志的含义

Seconds elapsed:当前时间与上次输出日志时间的间隔秒数

Events assigned:自slave协调线程启动后,累计处理分发给worker线程的道多event数量。简单理解为slave启动后处理的控知event数量。

Worker queues filled over overrun level:worker线程处理的event队列长度超过最大队列数(目前代码硬编码16384)的90%的服务器托管次数,如果0则说明未发生该情况。

Waited due to worker queue full:worker线程处理的event队列长度达到最大(目前代码硬编码16384)的次数,如果为0则说明未发生该情况,是前面Worker queues filled over overrun level的情况升级。

Waited due to the total size:协调线程分发event大小达到replica_pending_jobs_size_max或者slave_pending_jobs_size_max限制而产生等待的次数。前面两个参数是限制worker线程处理event队列能够申请的最大内存(即大事务)。如果遇到此种大事务,在回放该大事务之前,会等待其他worker线程处理完已分配event,然后再进行该大事务的回放,回放过程中,后续的event回放,也会进入等待状态。总之,大事务回放特别影响并行回放的性能,只能串行回放。

Waited at clock conflicts:由于不能并行回放的累计等待时间,单位纳秒。如果并行回放策略设置的是DATABASE而不是服务器租用LOGICAL_CLOCK,该值一直为0。

Waited (count) when workers occupied:协调线程休眠次数。有两种情况会累加此状态值:1、worker线程达到最大队列数(目前代码硬编码16384)的90%,此种情况协调线程最多休眠1毫秒;2、并行回放策略设置为LOGICAL_CLOCK时,由于没有空闲的worker线程导致无法分配事务的第一个event而产生的等待,此种情况协调线程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到有空闲的worker线程能够处理回放。

Waited when workers occupied:等待空闲的worker线程累计时间,单位纳秒,对应Waited (count) when workers occupied的第二种等待情况。

代码分析

在8.0.26版本的代码中,我们通过错误信息关键字waited at clock conflicts查找,发现信息记录在变量ER_RPL_MTS_STATISTICS中,

图片

继续按变量查找,发现其使用在rpl_replica.cc文件的apply_event_and_update_pos函数中,主要逻辑代码如下

图片

可以看到,满足如下几个条件,日志信息就会输出

并行回放为开启状态并行回放的累计event数量对1024取模余1当前时间减去上次日志时间间隔大于mts_online_stat_period(硬编码120)秒error log日志级别为info(log_error_verbosity=3)

上述几个条件,和并行回放的事务繁忙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,免费源码下载满足条件即会记录日志。假如一个事务有4个event,参数设置正常,每两分钟执行256个事务,就会输出一条日志信息,一秒钟3个事务不到。

日志解析观察

在我的日志文件中,取了如下两条连续的信息

复制2023-07-09T08:58:01.001019+08:00 909 [Note] [MY-010559] [Repl] Multi-threaded slave statistics for channel group_replication_applier: seconds elapsed = 180; events assigned = 11515905; worker queues filled over overrun level = 8314; waited due a Worker queue full = 0; waited due the total size = 0; waited at clock conflicts = 136628031500 waited (count) when Workers occupied = 242457 waited when Workers occupied = 2223254351900 2023-07-09T09:00:01.648124+08:00 909 [Note] [MY-010559] [Repl] Multi-threaded slave statistics for channel group_replication_applier: seconds elapsed = 120; events assigned = 11518977; worker queues filled over overrun level = 8314; waited due a Worker queue full = 0; waited due the total size = 0; waited at clock conflicts = 136644607700 waited (count) when Workers occupied = 242491 waited when Workers occupied = 22237557278001.2.

第一条解析信息如下:

复制. 本次日志输出时间点为2023-07-09T08:58:01.001019 . 与上次日志输出间隔时间为180秒 . 累计处理event数量为11515905 . worker线程处理的event队列长度超过最大队列数(目前代码硬编码16384)的90%的累计次数8314次 . worker线程处理的event队列长度达到最大队列数(目前代码硬编码16384)的累计次数为0次 . 回放event大小达到replica_pending_jobs_size_max或者slave_pending_jobs_size_max的次数为0 . 由于不能并行回放而产生的累计等待时间为136628031500纳秒(约136.62秒) . 协调线程累计休眠242457次 . 累计等待空闲worker线程的时间为2223254351900纳秒(约2223.33秒)1.2.3.4.5.6.7.8.9.

第二条解析信息如下:

复制. 本次日志输出时间点为2023-07-09T09:00:01.648124 . 与上次日志输出间隔时间为120秒 . 累计处理event数量为11518977,新增处理event数量3072(为1024的3倍) . worker线程处理的event队列长度超过最大队列数(目前代码硬编码16384)的90%的累计次数8314次,新增0次 . worker线程处理的event队列长度达到最大队列数(目前代码硬编码16384)的累计次数为0次 . 回放event大小达到replica_pending_jobs_size_max或者slave_pending_jobs_size_max的次数为0 . 由于不能并行回放而产生的累计等待时间为136644607700纳秒(约136.64秒,新增等待约0.02秒) . 协调线程累计休眠242457次,新增34次 . 累计等待空闲worker线程的时间为2223755727800纳秒(约2223.38,新增等待约0.05秒)1.2.3.4.5.6.7.8.9.

通过上述信息,可以看出,在日志阶段,系统处于空闲状态,处理事务数不多。 对比各个参数,在系统繁忙时,因为不能并行回放产生的等待时间为136.64秒,等待空闲的worker线程累计时间为2223.38,因此增大slave_parallel_workers的参数值,可以提升并行回放性能。

总结

[Note] [MY-010559]在我刚开始接触时,以为是系统出现了异常产生的日志,待真正了解其内容后,才发现通过该日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MTS运行情况,针对性的做优化调整。

参考链接https://dev.mysql.com/doc/refman/8.0/en/replication-threads-monitor-worker.html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ubuntu安装和配置SVN第一步:安装apache2  libapache2-svn subversion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apt-get install subversion2. 建立svn仓库1). 建立svn目录:mkdir /home/.svn(使用隐藏目录)2). cd /home/.svn    3). mkdir astar4). 创建仓库astar:svnadmin create /home/.svn/astar,执行完毕后astar目录有svnadmin创建的目录和文件5). mkdir test6). 创建仓库test:svnadmin create /home/.svn/test,执行完毕后test目录有svnadmin创建的目录和文件3. 配置和管理svn1). 每个仓库的配置文件在$repos/conf/下,vi svnserve.conf,配置项在[general]下:anon-access:匿名用户的权限,可以为read,write和none,默认值read。不允许匿名用户访问:anon-access = noneauth-access:认证用户的权限,可以为read,write和none,默认值write。password-db:密码数据库的路径,去掉前边的#authz-db:认证规则库的路径,去掉前边的#。注意:这些配置项的行都要顶格,否则会报错。修改配置后需要重启svn才能生效。2). 配置passwd文件这是每个用户的密码文件,比较简单,就是“用户名=密码”,采用的是明码。如allen=1111113). 配置authz文件1. [groups] section:为了便于管理,可以将一些用户放到一个组里边,比如:owner=allen,ellen2. groups下边的sections表示对一个目录的认证规则,比如对根目录的认证规则的section为[/]。设置单用户的认证规则时一个用户一行,如:  [/]      allen=rw  #allen对根目录的权限为rw  ellen=r    #ellen对根目录的权限为r  假如使用group,需要在group名字前加@,如  @owner=rw  #group owner中的用户均为rw,等价于上边的两句话启动时假如从/home/.svn/astar启动,/就是astar目录,用如上方式以astar目录为根设置权限。假如从/home/.svn/启动,每个仓库根还是自己的起始目录。可以采用如上方式设置astar的权限,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:  [astar:/]  @owner=rw设置test的权限如下:  [test:/]  @harry_and_sally = rw简言之,每个仓库的根目录(/)就是自己的起始目录;[repos:/]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多仓库的情况;[/]适合于单仓库和单仓库的方式。3. 不能跨越仓库设置权限。4. 启动和停止svn    1). 启动:1. 从astar目录启动,svnserve -d -r /home/.svn/astar,根目录(/)是astar,authz中规则的配置使用section[/]。访问方式为:  svn://192.168.0.87/2. 从.svn目录启动,svnserve -d -r /home/.svn,根目录(/)是.svn,authz中对astar的配置使用section[astar:/] ,对test的配置使用section[test:/]。访问方式为:  svn://192.18.0.87/astar  svn://192.18.0.87/test假如需要svn自启动,把命令加入/etc/rc.local中2). 检查svn服务器是否已经启动(svn默认使用3690端口):netstat -an | grep 36903). 停止:killall svnserve5. svn client推荐使用TortoiseSVN, http://tortoisesvn.tigris.org/Eclipse插件,http://subclipse.tigris.org/作者 t80t90s

    ubuntu安装和配置SVN第一步:安装apache2  libapache2-svn subversion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apt-get install subversion2. 建立svn仓库1). 建立svn目录:mkdir /home/.svn(使用隐藏目录)2). cd /home/.svn    3). mkdir astar4). 创建仓库astar:svnadmin create /home/.svn/astar,执行完毕后astar目录有svnadmin创建的目录和文件5). mkdir test6). 创建仓库test:svnadmin create /home/.svn/test,执行完毕后test目录有svnadmin创建的目录和文件3. 配置和管理svn1). 每个仓库的配置文件在$repos/conf/下,vi svnserve.conf,配置项在[general]下:anon-access:匿名用户的权限,可以为read,write和none,默认值read。不允许匿名用户访问:anon-access = noneauth-access:认证用户的权限,可以为read,write和none,默认值write。password-db:密码数据库的路径,去掉前边的#authz-db:认证规则库的路径,去掉前边的#。注意:这些配置项的行都要顶格,否则会报错。修改配置后需要重启svn才能生效。2). 配置passwd文件这是每个用户的密码文件,比较简单,就是“用户名=密码”,采用的是明码。如allen=1111113). 配置authz文件1. [groups] section:为了便于管理,可以将一些用户放到一个组里边,比如:owner=allen,ellen2. groups下边的sections表示对一个目录的认证规则,比如对根目录的认证规则的section为[/]。设置单用户的认证规则时一个用户一行,如:  [/]      allen=rw  #allen对根目录的权限为rw  ellen=r    #ellen对根目录的权限为r  假如使用group,需要在group名字前加@,如  @owner=rw  #group owner中的用户均为rw,等价于上边的两句话启动时假如从/home/.svn/astar启动,/就是astar目录,用如上方式以astar目录为根设置权限。假如从/home/.svn/启动,每个仓库根还是自己的起始目录。可以采用如上方式设置astar的权限,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:  [astar:/]  @owner=rw设置test的权限如下:  [test:/]  @harry_and_sally = rw简言之,每个仓库的根目录(/)就是自己的起始目录;[repos:/]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多仓库的情况;[/]适合于单仓库和单仓库的方式。3. 不能跨越仓库设置权限。4. 启动和停止svn    1). 启动:1. 从astar目录启动,svnserve -d -r /home/.svn/astar,根目录(/)是astar,authz中规则的配置使用section[/]。访问方式为:  svn://192.168.0.87/2. 从.svn目录启动,svnserve -d -r /home/.svn,根目录(/)是.svn,authz中对astar的配置使用section[astar:/] ,对test的配置使用section[test:/]。访问方式为:  svn://192.18.0.87/astar  svn://192.18.0.87/test假如需要svn自启动,把命令加入/etc/rc.local中2). 检查svn服务器是否已经启动(svn默认使用3690端口):netstat -an | grep 36903). 停止:killall svnserve5. svn client推荐使用TortoiseSVN, http://tortoisesvn.tigris.org/Eclipse插件,http://subclipse.tigris.org/作者 t80t90s

    2025-11-05 10:33

  • 超越ROI,可持续性正在推动物联网快速发展

    超越ROI,可持续性正在推动物联网快速发展

    2025-11-05 09:47

  • 你的数据库在裸奔吗?MySQL范式设计防脱发指南

    你的数据库在裸奔吗?MySQL范式设计防脱发指南

    2025-11-05 09:38

  • 身份验证的未来:无密码身份验证为何是未来发展方向

    身份验证的未来:无密码身份验证为何是未来发展方向

    2025-11-05 09:15

网友点评